主页 >  生活>正文
世界热资讯!自我调节 积极治疗 心理健康才是真正“阳康”
时间 : 2023-02-24 10:57:37   来源 : 浙江老年报

“医生,‘阳康’后,原来倒头就睡的我整晚失眠。”“我现在特别怕听到谁感染了新冠病毒,因为感染的那段时间我真的太难受了。”“明明检查身体后发现指标都正常,为什么我觉得没有安全感,总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据记者观察,相比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病医学科就诊的“阳康”人群,在心理门诊,虽然就诊者人数不少,但多少有些遮遮掩掩。

当疫情高峰过去,许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不发烧、不咳嗽,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阴性,就是完全恢复健康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新冠感染后的康复是一个连续过程。医生表示,有些康复时间较长的,大约需要6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心理健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阳康”不代表完全恢复健康

“阳康”是网络流行语,一般指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或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已经从阳性转为阴性,身体渐渐康复。

这样算起来,绝大多数人的确早就“阳康”了,但在渐渐康复过程中,为什么医院各诊室,特别是心理门诊还有那么多问诊的人呢?因为“阳康”意味着你正在康复,并不意味着完全恢复健康,除了躯体,还有心理。

一套来自医学权威数据库的研究分析报告提出,感染新冠病毒后,分急性期和康复期,急性期是指发病后4周内的症状,而“长新冠”或“后新冠”状态是指在新冠发病后3个月的一系列身体或精神症状及症候群。

一些观察性研究报道了“长新冠”患者的持续性症状,常见持续性躯体症状包括乏力(13%-87%)、呼吸困难(10%-71%)、胸痛或胸闷(12%-44%)、咳嗽(17%-34%)。至少1/3患者有不止一种症状,而心理和认知症状在康复期更多见。

另一些研究显示,近一半“阳康”患者称生存质量下降,22%有焦虑、抑郁,23%的人在3个月时存在持续性心理症状。曾进入ICU的“阳康”人士中,23%有焦虑,18%有抑郁,7%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目前从医院一线接诊医生反馈的情况来,普通科室门诊接诊的“阳康”患者中,有些看似是身体不适,其实是由心理引发的生理问题。这也佐证了一点——“阳康”不代表完全恢复健康,心理后遗症可能更有伤害性和延续性。

心理康复需要更长时间

“阳康”后不敢到公众场所,或是除了吃饭、睡觉、洗澡都戴着口罩,还有人找各种保健品、滋补品大补特补。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无外乎是以下几种。

疫情期间,人们习惯了保持社交距离。长此以往,部分人群孤独率居高不下,尤其是依赖于社会服务而不是家庭来进行人际交往和联系的老年人。

部分人对新冠产生心理应激反应,下意识产生恐惧感。

对回归健康的渴求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不少人试图用大量补品来“补”心里的空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病区大主任陈斌华介绍,一般来说,心理症状通常会逐渐改善,但在部分“阳康”人群中可能持续6个月以上。住院患者出现持续性心理症状的风险很可能更高,这一时间段远比躯体康复要长。如果不及时调整、治疗,后续发展及其结果可能无法判断、衡量。

切忌掉以轻心讳疾忌医

陈斌华建议,症状较轻者可通过社区、卫生院等,获取与其症状相关的宣传资料和权威信息消除担忧。自主意识较强、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可通过心理暗示方式进行自我抚慰,减少接触与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保持正常作息习惯,开展愉快放松的活动,有意识地多融入社会,与亲友保持沟通交流。

相较而言,中至重度症状者会拒绝自主就医。专家强调,心理健康的恢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比躯体健康更加重要,这将直接影响人们对未来生活目标的达成和对幸福生活的感受度。对此,专家建议,这部分人群一定要抛开纠结,积极向专业心理医生问诊,必要时可配合药物进行治疗。

标签: 完全恢复 心理健康 自我调节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