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由来介绍,姓氏的由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2、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
(相关资料图)
3、姓氏的起源是什么? 起源主要有四:①源于周代。
4、《考古图》有周朝文物“言肇鼎”,当为言姓之始。
5、②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氏。
6、据《元和姓纂》所载:“孔子弟子言偃之后。
7、”春秋时期,孔子得意弟子之一言偃,字子游,才华出众,曾任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宰。
8、提倡以礼乐教民,名声很大,后代以其名为姓,称为言氏。
9、②出自姬姓,为韩言复姓所改。
10、据《潜夫论》、《姓氏寻源》等书载,战国时期,韩国公族桓叔后人中,有以韩言为姓氏者,后有的简为言姓,称言氏。
11、④出自他族。
12、蒙古等民族有言姓。
13、著名京剧演员言慧珠、言菊朋、言少朋等均为蒙古族。
14、 始祖:言偃。
15、 迁徙: 言姓早期居住在江浙一带,汉代以后在吴地形成名门望族,在河南的东南部扩展,以汝南郡为郡望。
16、宋代以来,在山东、湖南、江苏、北京等地均有分布。
17、目前言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18、 郡望: 汝南郡 汉汝南郡治上蔡(今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一带(河南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区)。
19、 吴 郡 东汉分会稽郡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含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
20、 堂号: 郡望堂号:汝南、吴郡。
21、 字辈: 湖南湘潭言氏字辈:承必以启(希)之世泮衍玉。
22、锡泽长荣,茂修秉礼,祖荫宗蕃,系嗣兴起。
23、 姓氏现状 宋朝、明朝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三个重要的现象: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延续的和稳定的。
24、它揭示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行的表现。
25、第二,中国人历来有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而且婚姻半径很小,婚娶地域相对固定,这样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
26、中国人姓氏的分布实际上主要反映了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
27、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两种状态,大姓和小姓,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
28、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100个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
29、常见100个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
30、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为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高程度隔离的现象。
31、第三,人群的迁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国人遗传基因的流动方向。
32、因此,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33、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比如姚姓。
34、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比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35、传说黄帝住在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住在姜水之旁,以姜为姓。
36、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
37、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
38、黄帝有二十五个孩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39、姓氏的由来 姓氏的由来是什么在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40、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41、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
42、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43、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
44、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45、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
46、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
47、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48、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
49、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50、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
51、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
52、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
53、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54、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55、历史的长河发展到今时今日,姓氏的排名、迁徙与分布更是发生了大大的变动。
56、古代的时候人们的姓氏很多都是由自己定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居住在一条河边,那么他就会用这条河的名字给自己作为一个姓氏,还有居住在山边桥边的,也是相同的道理。
57、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
58、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
59、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
60、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
61、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1)以姓为氏。
62、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
63、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
64、如:姬、姜、姒、姚等。
65、2)以国名为氏。
66、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67、3)以邑名氏。
68、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
69、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
70、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
71、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
72、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73、4)以乡、亭之名为氏。
74、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75、5)以居住地为姓。
76、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77、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
78、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
79、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
80、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81、7)以次第为氏。
82、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
83、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
84、但也有例外。
85、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86、8)以官职为氏。
87、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
88、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丹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89、9)以技艺为氏。
90、如巫、卜、陶、匠、屠等。
91、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92、11)以谥号为氏。
93、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也不断演变,如复姓的截音,把公孙截成姓公、姓孙,孟孙截成姓孙、姓孟,有些姓是帝王、官员、师傅赐给的,以后也就沿用下来。
94、还有些人是持姓人自取的。
95、现在,孩子也有选取姓氏的自由,子从父姓不是法定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